2010年4月3日 星期六

閱讀的味道ing? 王豐田

近期在關於電子閱讀、電子閱讀器的市場調查及報導結果之中,數度發現有個關於電子閱讀器難以取代纸本閱讀的『書香味』的說法,到底是書本紙張迷人?還是味道令人眷戀?似乎有值得分析之處。

令我比較注意的是其中一項調查結果,有部份愛書人士認為紙本閱讀的書香味,具有目前群雄並起的各類電腦、平板、手機、以及閱讀器所不可替代的優勢,難以用電子化的閱讀經驗快速取代。

文字上看起來,所謂書香味,應該是紙漿發酵、加上印刷油墨、加上人手心翻閱紙本留下的些微汗水、或許還加上一點零食點心碎屑的組合,從價值上似乎沒有特殊之處。

不過,經過一些思考後,比較大的可能是這些從紙張散發出來的特殊味道,能夠產生類似家鄉味、媽媽的味道..等風味食物的效果,從食物或物品的味道,勾起過往對各種內容閱讀時,所產生的個人化經驗和回憶,也許是閱讀過程所連帶鉤起的心靈共鳴、情緒反應、甚至是對愛情、生命、未來人生的期待與回味。

想通了這一層可能性之後,對於電子化閱讀與紙本閱讀的不同,則又有了一點新體會:
____電子化的閱讀,從情感與記憶的連結來看,的確難以複製纸本閱讀的過往經驗。
____電子化閱讀的經驗與服務,對傳統讀者來說相對陌生,遠遠無法與早將手機、電腦、網路當作生活一部分,甚至已經與電腦、手機建立類似『書香味個人經驗』的資訊世代年輕族群相比。

____單單從閱讀經驗來看,就可以發現內容業者與閱讀器業者面臨的問題大不相同,對本身未來發展的方向和策略,可能有極大的取捨差異。

內容業者要從傳統的纸本印刷出版以外找到出路,勢必得重新思索資訊世代的關心議題和閱讀需求,重新塑造適合的內容創作與表現型態。

相反的,閱讀器製造商卻可能有二個完全不同的策略取向:

一是從技術創新出發,讓新的閱讀載具(無論是電腦、平板、手機、閱讀器),能夠從解析度、光折射、對比、長效耐用、以及最新發現的味道(如果能找出幾種味道混合標準的話,豈不理想?),儘可能包容、複製紙本閱讀的經驗。期望所有努力的最後結果,可以順利接收傳統閱讀的龐大人口和產值。

另一種方式,是從服務創新出發,選擇功能製造都已經成熟的閱讀載具,與志同道合的內容夥伴和平台經營者一起合作,從營運模式和行銷配套,引導硬體載具的用戶,都願意加入新的閱讀平台服務訂戶,分享會員訂閱的服務盈收。

味道的探討暫時到此,希望很快有更多的發現,替自己和伙伴的業務決策,帶來正面的效益。
http://www.facebook.com/home.php?#!/note.php?note_id=431596698571&id=1601212596&ref=mf
 
舞菇小評:
前幾天有人問 :

某某的出版企畫進度很慢,是不是有問題?
其實從編輯部的角度來看,這個企劃只花一個月不到,主管卻以為可以驗收企劃和全部的文章初稿了...
科技業背景出身的人,常常會認為出版企劃是可以量化、跟寫程式差不多。但是出版背景的人卻認為,出版企劃是要經過反覆辯証、確定之後才能進行下個步驟,時間表,是期待的參考值而已。

早期出版業比較精雕細琢,甚至有發印刷廠印好大樣,回校時,主管卻發現規格有點"一般讀者"絕對看不出的小瑕疵,而全部下版重做..
也曾經有版品印好之後,發現內頁有一頁錯置,全部回收銷毀,損失由各單位高階主管買單...
當然嘍,紙質、油墨、裝幀的不同,都會影響讀者的觀感。

從內在的視覺質感、版式大小、文字走向...到最末端,讀者手摸到的觸覺質感、因為油墨與紙張的不同而散發出來嗅覺的質感,都會被算在"書香味兒"的範圍內。
書香味不是味覺,而是被烙印在人類閱讀記憶的DNA裡的執著。

Toyota老師説的對,閱讀器製造商要做的是,讓閱讀器操作介面更簡易方便、讓閱讀的管道更暢通。
還有,請在內容的選取上多下點功夫、"量大"對銷售不會有太大的用處。因為現代人,一個月讀兩本書的,算是用功的;一次給讀者100萬本書,無法吸引讀者。重要的是要推究,閱讀器的讀者,每個月想讀、肯花錢去購買的,可能是哪兩本書??

2 則留言:

舞菇 提到...

有關於電子閱讀器難以取代纸本閱讀原因,,除了書香味以外
有否也探討其他原因。
如果僅提到『書香味』,
個人認為這個的『味』應該不僅止於嗅覺,
也包括它的給人的感覺是ready、handy的--
打開就看,不需開機、充電
床頭、浴室、飯桌、書桌、沙發,不需要小心呵護
好拿好捲、手感好、可摺角、可圈點、可眉批
很容易往前往後查找而不讓眼睛不舒服
所以我也認為紙本書應該不會被電子書完全取代。

志堯

p.s. 未來中小學生課本如果換成電子書, 他們的視力定會提早報銷.

舞菇 提到...

志堯說的是呢^^
我也覺得閱讀器是沒辦法取代紙本的。
電子書包目前還在試辦,如果還是侷限在目前的規格上,的確是會讓兒童視力雪上加霜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