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四面環海、漁產豐富,我們很幸運地住在這裡,可以經常吃到美味的水產。可是這些水產是怎麼來的?大部分的讀者,只知道魚市場可以買到魚,卻不容易了解以捕魚為業的漁人生活;尤其是遠洋漁業,更難有機會去探索。透過以下的繪本和少兒小說,可以更加了解大海的環境,以及「討海人」的辛勞。了解水產海鮮是怎麼來的,除了讓孩子們了解水產資源的可貴外,也會更加珍惜食物。
讓我們一起從海洋食物的溯源開始,認識三種海洋生物,同時探索這三種捕魚人的生活剪影:
食物哪裡來? |文、圖 / 亞哥斯提諾.特萊尼
作者把食物區分為:穀類、水果、……水產品、肉類等八類,將生產、採收、製造、加工、販賣的過程,畫成一站一站的美食地圖,讓讀者跟著小廚師的腳步,一步一步認識各種食物的生產過程。水產類的兩頁,介紹了各式各樣的漁船、漁具、捕旗魚的鏢台、吸引魚群的魚燈、定置漁網……等工具,很能吸引幼兒園孩子的目光,對於水產食物的溯源,做了言簡意賅的詮釋。
《捉鎖管》描述夏夜海上點點漁火的由來,描繪著趨光而來的鎖管。「鎖管」是台灣人最常食用的海鮮之一,每年端午節前後是台灣漁民捉鎖管的季節。海面上的燈火點點,年年此時都會在東北海域、基隆八斗子一帶上演。每個夜晚海面上的點點漁火亮起之處,就是漁人努力與大海拚搏的場域……直到清晨,當人們剛從睡夢中醒來,也是漁船收工回航之時、而等在港口邊的魚販們一待漁船靠岸,就一擁而上搶購鎖管……好吃的鎖管就這樣送到市場,最後成為可口的食物。
旗魚王 | 文、圖 / 李如青
《旗魚王》讓讀者們領略壯麗而古老的鏢魚技法,這樣的技法是老祖先的智慧,可以避免濫捕而造成海洋資源的枯竭。順伯正是堅持著使用古老鏢魚技法的人,他眼神發亮的整理著加大尺碼的新標槍,因為他在海上遇到了有史以來最大的旗魚。儘管他和黑仔二人最後功敗垂成,但是與旗魚王的相遇、搏鬥的過程,以及在大海中與不及一個手掌大的小旗魚相遇,讓順伯了解旗魚王現身、挑釁他們的漁船,目的就是為了要保護這一批小旗魚們。在大海資源逐漸枯竭的漁場裡,順伯和黑仔決定放棄追捕旗魚王,也期待未來有更多強壯美麗的旗魚,能夠活躍在這片海域上。
鯨武士 | 瑪姬‧佩魯絲 著
19世紀末期爆炸性魚叉與蒸汽動力的捕鯨船的發展,讓以前無法獵捕的大型鯨魚可以成為商業捕鯨的目標。故事發生在1841年,14歲的萬次郎在日本近海捕魚遇到暴風雨漂流到小島上,後來遇到美國的捕鯨船約翰豪藍號(John Howland)救起他們……全書是一趟充滿文化衝擊、冒險挑戰和找尋自我的旅程。
小說裡透過少年萬次郎的眼睛,看見了捕鯨船上的生活、獵鯨、熬鯨油、被船長認養,到美國上航海學校、又上捕鯨船船、擔任魚叉手.....是一段非常動人的航海生活故事。不過,由於20世紀初的濫捕行為,導致鯨魚的目前為止國際捕鯨委員會限制世界各國捕鯨行為;但是也有許多國家因為飲食文化的緣故仍然支持捕鯨漁業,所以這種地球上最大的海上哺乳類動物,未來的命運會如何?萬次郎的故事會不會成為歷史遺跡?還有待觀察。
以上全文轉載自未來family數位專欄 舞菇的藏書閣
以上全文轉載自未來family數位專欄 舞菇的藏書閣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